4
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发展问题和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流通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市场多品种小批量的需求,一些商业或流通企业纷纷建立配送中心,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其优越性逐渐使配送中心成为现代物流的标志,而配送中心在我国的发展却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配送中心是基于物流合理化和发展市场两个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是以组织配送式销售和供应,执行实物配送为主要功能的流通性物流结点。它很好地解决了用户多样化和厂商大批量化生产的矛盾,因此逐渐受到企业的重视,而配送中心在我国的发展明显的滞后,并存在诸多问题。
一、道路交通建设仍不能满足现代物流配送的需要。中国近年来在道路建设发面虽取得了显著成就,城际和区域通建设虽有较大发展,但相对物流的发展来说仍明显不足。道路的规划存在不合理以及质量等级较低的现实严重影响了物流运输的效力,公路、水路、铁路等交通运输体系的协同作用没能很好的服务于物流配送。而配送中心是根据客户的订单需要,讲求的是高效、快速、准确地将货物送达目的地,然而我国道路交通存在的种种缺陷却使物流配送效率大大降低,从而使物流配送成本大幅度提高。
二、配送中心设施不健全。许多企业的配送中心设施简陋,陈旧。许多配送中心只配备了几辆中小型的货车。尤其是仓储管理方面,仓库传统过时且狭小,自动化立体仓库等高端的货架系统还很少见。尽管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的配送中心仓储设施已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许多配送中心仓储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初、中级水平。在我国,仓库运营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仓库中大量的货物装卸搬运,堆码,计量等作业大多是由人工完成。而货物的入库、移动、堆放、配装等使用电动叉车,传送带,计算机控制托盘等的情况很少。货物信息的录取也是人工操作,缺乏现代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使用。这样,较大的降低了货物配送的准确高效。
三、配送管理落后。一方面许多配送中心管理思想传统落后已经严重脱离了现代物流的发展的需要。许多配送企业依然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到了在途运输方面,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却忽略了配送中心库存的合理管理,订单分拣等作业环节。同时配送中心的经营管理方式粗放,许多设备闲置,没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另一方面配送中心缺乏必要的管理人才。我国引入物流配送管理思想的时间比较短,许多配送管理理论还不完善,而且国内缺乏较好的相关培训基地以及物流人才培养方式传统、单一。从而使配送管理人才的培养面临重重困境。而西方的配送管理思想在中国多少有点水土不服,而且国内许多配送中心无力或不愿花高薪聘用国外学成归来的物流管理人才。这些因素造成了我国配送管理发展缺乏必要的动力。
四、配送中心系统缺乏总体设计。配送中心的效益主要来自“统一进货,统一配送”。而配送中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由于许多配送中心缺乏系统观念,在没有整体规划的情况下,依自己的意念进行建设。从而存在盲目建设,简单拼凑,相互重复、冲突现象使得配送中心规划分散,许多功能设施残缺不堪,地理位置不合理等。这样不仅难以发挥各工作流程的功能以致丧失了协同效应。而且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从而大大增加了配送中心建设的成本,降低了物流配送的效率。
五、配送成本过高。除了运输带来成本的增加外,由于长久以来许多配送中心对仓库管理方面的忽略使得配送管理的成本进一步增加。殊不知配送中心库存管理,订单分拣等作业环节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成本是大的。有数据显示配送中心的运营成本百分之六十都是发生在库存上的。库存管理方面的成本主要是许多具体的作业环节存在虽占有大量的资源却不增值的浪费活动。比如说许多工作环节人员配备臃肿,效率低下;许多工作流程存在不必要的重复性活动;货物的出入库信息的获取由人工操作带来的不必要麻烦等。
六、配送中心的功能难以发挥出来。配送中心具有集货、储存、分拣理货、配货分放、倒装分装、装卸搬运、送货、流通加工和信息等功能。在相应的公司没有充分的发展起来之前,这些功能必然全部由配送中心自身来承担。否则就难以发挥现代物流配送的整合优势了。而我国相当多的配送中心由于规模小,管理混乱,成本居高不下等主客观原因,只是勉强的充当仓库保管和运输中转站的角色,甚至某些企业将配送中心的功能简单地理解为送货上门。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许多配送中心的各项功能并未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无形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