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中国农村跨境商务发展趋势的分析
(1)宏观环境下
目前,跨境电商的发展颇得**青睐,特别是在爆发出之后,跨**下的消费很难得以满足,线上跨境消费需求得到较好释放,传统外贸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发展农村跨境电商,对中国传统外贸形式的转型、升级等,也产生一定促进作用。因此,**出台许多较有利的跨境电商扶持政策,比如基于已设立的59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再新创设了46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就农村跨境电商而言,其有着电商行业的普遍特性,同时也有着自身的特有属性。当下,跨境电商方式、技术等在不断改革创新,农村跨境电商不仅需与时俱进,且还需更具农村跨境电商的实际发展趋势,结合当地特色优势不断创新、优化自身产品及生产技术和方式等。微信、**、移动电商及*等营销方式变得更加便捷,专业跨境电商平台更具吸引力,在这样环境下,谁更加了解农村并提供更为符合农村实际发展需求的服务,谁就会是农村跨境电商较大的赢家。
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发展影响因素及策略
(一)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发展的影响因素
1.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缺乏协同
国际物流虽然有多种发展模式,但各种模式都有其发展弊端,导致国际物流无法与跨境电商实现协同:
如海外仓、边境仓这两种新型物流模式都需要大量物流投入资金,而一般企业则无法承担;
集货物流,又需要国家相关政策倾斜,但相关法律**仍然缺失;自贸区或保税区设置较少,无法很好满足跨境电商需求;
国际物流专线又有相当大的区域局限性;第四方物流现今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无论技术还是人才都很欠缺,不能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奠定基础。
而各种物流模式自身所具备的弊端导致其发展后劲不足,同时现阶段由于各种物流模式自身的运用特点使得其与跨境电商无法实现有效协同。
除了在发展水平上无法实现协同,此外在国际物流功能与国际物流环境上,也无法与跨境电商实现协同;从而导致国际物流出现运输成本高、服务水平低、增值服务欠缺等缺陷,在一定程度之上同时影响国际物流与跨境电商的发展。
2.国际物流法律法规不健全
由于我国国际物流起步较晚,相关立法条件不充分,导致我国缺乏专门的**国际物流正常运行的法律法规。现阶段关于国际物流的法律法规大多是部门性的规章制度,如《汽车货物运输规则》、《铁路货物运输规程》、《水路运输管理条例》、《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等,这些法律法规对**国际物流正常运转并没有较强的针对性。
此外,由于我国国际物流从业人员多为第三方物流的货运代理转行而来,而这些人员在从事国际物流时其法律地位已出现了转变;但由于法律的缺失,使得相关部门对从业人员身份审核不清,导致从业人员良莠不齐。
关于国际物流的管理机制没有明确法律规定,导致国际物流运输管理条块分割现象严重,致使部门与部门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无法形成有效沟通协作,降低国际物流效率。
3.国际物流运力水平有限
虽然近几年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家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增强物流运力方面颁布政策并投入建设,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较小导致物流运力水平有限依然是国际物流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障碍,同时这也是我国开展国际物流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的原因。
如在空运方面存在着空运航线较少、货运飞机少、空运能力不足、空运物流价格昂贵等问题;在陆运方面,铁路及公路线路规划不合理造成内陆出口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陆运运力、增加物流成本;在海运方面,物流港口设置不足及布局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国际物流中转成本、延长了国际物流流通时间;而这些都反映出我国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运力水平有限,进而影响了国际物流整体水平及削弱了我国出口国际竞争力。
4.国际物流人才储备不足
由于我国国际物流起步缓慢,因而在现今人才市场之上还未有完全适合国际物流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而大多数国际物流的从业人员,多是从其他物流领域之中临时转行而来,因而并不能完全满足当下国际物流企业需求;因而人才问题也是制约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