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进出口贸易市场也逐渐转为线上运营,跨境电商平台相继成立,国家也不断调整贸易政策以符合当代贸易的发展。相关政策调整包括了通关、税收、支付、金融服务、综合实验等领域,使得跨境电商经营环境进一步优化。在政策的引导下,跨境电商逐渐规范,形成了各类跨境电商平台,有产品种类很丰富的综合型跨境电商平台,如天猫国际、**购等;也有产品专一的垂直型跨境电商平台,如蜜芽母婴等。目前,电商平台处于激烈竞争阶段,各个电商平台进入消费者视野,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因此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能否吸引消费者成为其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研究中心为在信息生态视角下,分析影响消费者选择跨境电商平台的因素。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购买国外商品时,选择何种电商平台进行购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消费者行为学认为,消费者不会在其未知的跨境电商平台实施相关消费行为;反之,对于其已知的跨境电商平台则会建立评估体系,依据评估结果决定消费平台。而消费者建立评估体系过程中受个人、外部、情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引入信息生态理论,从信息生态视角下研究平台自身对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息生态要素,从平台信息、平台信息人、平台信息环境、平台信息技术四个维度开展研究,构建跨境电商平台信息生态系统,研究其构成及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转,基于此分析消费者选择跨境电商平台的影响因素,论文根据研究内容提出了18个研究设,根据研究设构建了消费者选择跨境电商平台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获得有跨境电商平台购买经验的消费者数据,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研究设进行验证。分析结论表明,平台信息有用性、平台信息消费者满意度、平台信息环境安全性、平台信息技术易用性对消费者选择意愿及选择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证实年龄、每月可支配收入对消费者感知选择跨境电商平台影响因子、选择意愿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修正影响因素模型并从提高平台信息价值、提高平台工作能力、提高平台信息环境安全性、提高平台易用性四个方面对我国跨境电商平台的营销和运营提出可行性建议。
经济的**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跨境电商逐渐在国际贸易平台上拥有一席之地。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从2013年起就呈现飞跃式的发展,每年的进出易额也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幅度。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兴起,整个市场对跨境物流发展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我国跨境物流的起步比国外相比较晚,因此整体发展水平偏落后,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运输成本高、效率低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制约着跨境电商的发展。由此跨境物流该如何发展,出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义乌小商品因其物美**,**海内外并受到各国消费者的青睐,但近年来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的不断升高,其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所以跨境物流这一环节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将跨境物流行业的发展与共享物流理论紧密联系,从合作共赢的角度探讨义乌购跨境物流该如何可持续发展。首先对与本文相关的跨境物流和共享经济的概念等文献以及跨境电商物流模式、共享物流和SCOR模型理论进行了研究,其次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三个较为成熟的跨境电商平台现有的跨境物流模式,通过总结其优劣势从而为下文义乌购的多元化共享物流模式提供新思路;然后对义乌购跨境电商平台的整体现状和跨境物流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此引出基于SCOR模型的义乌购多元化共享物流模式,从整体规划、核心流程层、配置层和分解层四个角度进行构建,将义乌购物流的流程重点归结在物流规划、仓储、运输和逆向物流环节,针对各个核心流程层提出相应的措施,并创造性的构建了对义乌购跨境物流模式的评价体系,最后为**物流模式的实现提出了几点建议
在中国外贸增速持续放缓的大背景下,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发展方式,正逐渐成为新常态下稳外贸增长、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其中,政策手段作为**引导和规范跨境电商发展的较主要方式,在跨境电商业务模式不断推陈出新的背景下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政策碎片化、体系不完整、监管重复与遗漏并存等,无法充分发挥跨境电商政策的实际效果。究其原因,一是跨境电商作为新业态,商业模式不断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也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商品质量难以保证等一系列问题,对政策体系提出新的监管要求;二是跨境电商涉及海关、商务、税务、财政、邮政等十多个部门,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机制不畅、职能界限模糊,导致现有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存在重复和遗漏等监管问题。因此,在当前跨境电子商务政策面临的监管需求和监管问题的双重压力之下,系统研究跨境电子商务政策重复监管、监管冲突、实施效果不显著等一些关键问题,解析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实施效果,探索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有效政策“组合拳”,实现跨境电商政策从政策抉择、政策实施至国际贸易冲击应对的全流程量化分析,是**政策体系制定科学、合理,解决政策低效与不适应问题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本文通过剖析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演化特征及不足,量化跨境电商政策内容,评估政策实施有效性,为**部门指导和调整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具体地,本文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介绍研究背景、价值及意义,界定相关核心概念并回顾跨境电商政策体系、跨境电商政策效果评价和政策内容量化的相关研究现状,阐述研究内容、框架和方法,交代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二,首先梳理跨境电商政策文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干预理论和政策网络理论;然后探讨跨境电商政策效果研究的理论基础,包含跨境电商的贸易中介功能和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两方面;最后从跨境电商发展、跨境电商税收、跨境电商消费偏好归纳出政策的经济效应。*三,量化分析我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演化特征及不足。本部分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政策主体与主题两方面分析跨境电商政策演化特征,进而通过政策主体与主题的网络关联图考察政策体系现存监管问题。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存在多头监管、主体协同不均衡、主题分散、服务内容和措施类政策结构失衡、建设务类政策监管重叠等一系列监管问题。*四,研究政策组合对跨境电商产业规模效应的影响。本部分首先采用文本分析法,从政策工具、政策目的和政策力度角度构建跨境电商政策组合三维分析框
架,然后从综合性、一致性和均衡性三个方面测度跨境电商政策组合特征,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测度政策组合特征对跨境电商产业规模效应的影响,进而明确不同类型跨境电商政策组合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跨境电商政策组合特征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如,环境型政策工具组合特征值均较高但作用效果不理想,而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组合特征值偏低,但能够对跨境电商产业规模效应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五,研究跨境电商政策组合的宏观经济效应:一个两国DSGE模型。首先,在上一章构建的政策组合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跨境电商交易特点,构建包含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组合冲击的两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政策工具组合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并对比分析其在不同政策目的和政策力度下的效果差异。研究发现跨境电商供给型政策工具组合冲击既能提高本国产出,又对国内外居民造成的福利损失较小,同时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也不大,是一种较优的政策工具。而跨境电商需求型冲击虽然能够提高国内外产出和国外消费,改善国内经常账户,但对国内居民福利造成的损失较大。此外,还发现政策工具组合冲击产生的经济效应会随着政策力度、政策目标、政策有效期限等的波动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与现有文献相比,上述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创新:(1)研究内容上的创新。从多方面、多角度实证分析了跨境电商政策的实施效果,有效丰富了社会经济政策统计的研究内容。(2)研究视角的创新。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监管问题和监管需求角度出发,提出跨境电子商务政策体系全流程量化分析的方法,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创新。(3)研究思路上的创新。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政策网络理论引入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研究,提出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现存监管问题的统计分析思路,是拓展公共政策研究的创新思路。(4)理论模型上的创新。根据跨境电子商务的特点,构建了一个包含不同类型跨境电商政策组合冲击的两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框架。尤其是在考察跨境电商商品流通渠道时,创造性地将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贸易中介部门引入模型,更真实地刻画了现实经济特征。本文的研究已经达到预期目标,但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研究对象局限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并未对国际成熟经验进行研究。(2)在研究跨境电商监管主体与主题时,只是对部分核心主体与主题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并未对现有的政策主体发布的主题进行*分析。(3)仅对2008-2018年间我国跨境电商政策文件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内容有限。(4)跨境电商监管问题的